


众里寻他千百度,私募行业可能在中国保险领域找到了一直以来苦苦追寻的合作伙伴。
根据中国保险业监管机构的新规定,保险商现在最多可以将资产总额的5%分配给私募股权投资。截至6月底,这一可注入私募领域的资产规模接近300亿美元,超过私募股权公司正常的融资规模。来自《亚洲直接投资评论》(Asia Private Equity Review)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基金今年迄今为止累计融资91亿美元,2009年融资规模为62亿美元。
当然,这些数据也凸现出眼前的一个局限性:私募行业规模还不足以完全吸收这300亿美元资金。大型保险公司也可以着手成立自己的私募子公司。
这对中国平安(Ping An)和中国人寿(China Life)来说很有意义,这些公司向来就有发展成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的目标,但与此同时,私募股权基金将面临新的竞争,无论是在争夺资金方面还是在争夺真正投资目标方面。针对投资目标的竞争可能会推高资产价格。
不过,保险公司成为私募股权基金新的有限责任伙伴将刺激中国私募行业的增长。迄今为止,困扰许多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的问题就是缺乏符合资格的机构投资者。直到现在,只有中国社保基金获准投资私募领域。
散户投资者方面,私募股权公司发现很难找到愿意为他们通常参与的投资项目耐心等待数年的合作投资者。但保险公司则倾向于进行长期投资。
由此看来,与保险公司结盟并不一定处处实现双赢,但这对中国正处于成长阶段的私募行业来说仍是个好事。
来源: 华尔街日报 作者: Andrew Pea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