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投此举体现出定价权在并购市场大幅降温的这一年里决定了一切。但大大小小的银行家们仍对中投趋之若鹜。
原因很简单:中投是中国这个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里面资金最多的机构之一,拥有明确的全球并购策略和大把的可支配资金。
因此,尽管中投展现出进行大手笔投资的意愿,但向银行支付顾问费时依然锱铢必较。
清楚中投策略的消息人士告诉路透,"中投给的顾问费从不符合国际标准。"
中投拒绝对这篇文章置评。
并购顾问费通常占到总交易价格的1-3%。不言而喻的是,通常而言交易规模越大,顾问费也越高。
但根据与中投共事过的投行银行家所言,中投对资金控制严格。尽管这一"吝啬"的名声可能令投行不快,但中国官员却对此表示欢迎,因他们要求中投为其巨额外汇储备赚取合理回报。
一些银行家称,中投并购交易费上限定为300万美元,不论交易的规模有多大。一位亚洲投资银行家表示,中投从未支付过任何并购顾问费。
中投过去和现在的顾问包括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等。
在投行领域,费用主要是私下协商,因此任何想要准确掌握中投费用结构的企图都难以实现。但公开的秘密是:中投的费用结构规模和范围都很小。
这种做法不仅限于中投采用。
据熟悉情况的消息人士,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通过向外部资金管理人支付的管理费为1%多一些,而西方基本为2%。
熟悉情况的银行家表示,相形之下,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淡马锡就没有严格的顾问费上限,尽管与淡马锡会展开艰苦的谈判。
而据香港银行家表示,和记黄埔以付费慷慨而知名。
大幅压低银行咨询报酬
中投还在自然资源等领域投资,以寻求更高的回报率。仅在资源领域,中投今年就敲定了数宗大笔交易,也聘请了几家银行为并购交易提供咨询。
今年中投高调进行的几桩买卖中,包括以8.5亿美元收购大宗商品公司来宝集团14.5%股权,和以15亿美元收购加拿大Teck Resources公司17.2%的股份。
假设以2%的报酬费率计算,仅这两笔交易就要向银行付出4,700万美元的咨询费。不过,提供服务的银行很有可能只收到了300万美元的报酬。
有人说中投的付费政策颇有些仗势欺人,也有人说这就是一个公司灵活运用定价权的经典案例。无论如何,中投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它追求的惟一目标就是利润。
中投董事长楼继伟说,"外界对我们有很多怀疑,也有人说我们的投资得经过政府流程。我们的策略就是寻求长期的风险调整後的收益。简单说,就是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