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间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创业板顺利推出,助推人民币基金的发展再迈新台阶。未来在中国的创投(创业投资)市场,人民币基金有望成为市场的主导发展趋势。但中国的出资人队伍还不成熟,将成为中国人民币基金发展的制约因素。
十几年来在中国的创投市场,外资基金贡献了每年70%左右的创投投资,本土的人民币基金始终处在尾随的边缘。而伴随着中国中小板、尤其是创业板的陆续开通,以及中国募资环境的逐步成熟,人民币基金在中国创投市场逐渐站稳脚跟。
2009年,全球经济仍未完全走出金融危机阴霾,严重受创的境外出资人(LP)趋于谨慎,致使外币基金募集极为艰难;而中国经济企稳向好趋势明显,中央及地方政府频出新政,创投环境日益改善,人民币基金出资人资源匮乏问题也逐步缓解。尤其是等待了10年的创业板顺利推出,中国境内资本市场退出渠道重启,在众多积极因素推动之下,人民币基金热潮涌动,优势日益显现,逐渐打破了中国创投市场以美元基金为主导的传统格局。
“短期来看人民币基金超越美元基金可能是一段特殊时期的波动。”中国本土投资机构达晨创投执行合伙人肖冰告诉记者,但从长期趋势来看,在3-5年之内人民币基金会逐渐成熟,有望超过美元基金。
人民币基金的崛起也吸引了海外投资机构的青睐。金融危机侵袭之下,流动性充裕的中国市场优势愈加突出,外资机构也开始密集布局人民币基金市场。
今年以来,国际知名的投资集团黑石集团、德丰杰基金、里昂证券等多家外资投资机构纷纷开始着手人民币基金的募集。据中华创业投资协会对中国近40家外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VC/PE)机构调研的数据显示:目前有40%以上的外资VC/PE机构已将人民币基金列入近期的工作计划,其中有六成以上机构表示将设立纯人民币基金,为其在中国长远发展做准备。
“从长期来看,在中国创投市场上,外资参与人民币基金是一个必然趋势。”德同资本创始合伙人邵俊告诉记者,在中国受一些法规限制,使得美元基金在很多行业都不能投资,其次,在中国外汇兑换方面的限制,也使得美元基金在进入及退出等多方面存有不便。外资设立人民币基金无疑是为了争取更多的“国民待遇”。
尽管中国市场有着种种的吸引,对于外资机构而言,中国本土出资人队伍的不成熟成为制约外资参与人民币基金的最主要问题。“中国整个出资人队伍还有待继续建设,投资理念需要继续提升。”IDG资本副董事长熊晓鸽如是说。
与海外成熟的LP相比,很多本土出资人对基金管理人(GP)要求比较多,甚至不少基金提出参与基金管理人的直接管理。这使得基金管理人的操作受到一定限制。此外,受限于外资背景,外资机构如何与中国出资人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也是其发展人民币基金首先需要突破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