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政府积极参与
2009年下半年,各地政府和机构纷纷成立产业基金,产业基金成为时下最为火热的名词。1月28日,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信产业基金)对外宣布,其旗下管理运作的首只产业投资基金——绵阳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下称绵阳基金)结束募集,最终募资规模为90亿元,社保基金投资了20亿元。此次融资刷新了人民币基金融资的历史记录,不过,与其他同属第二批获批的4家产业基金的募集资金的情况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从2006年我国第一只产业基金渤海产业基金成立起,目前经国务院获批的产业基金多达10只,总获批基金规模达到1400多亿元人民币。然而,渤海产业基金从设立到募集资金,一直是争议不断。但是,各地政府和投资机构却纷纷设立产业基金,可以说,产业基金在中国的发展如雨后春笋。
近日,国内首只专注于航天产业发展的股权投资基金——航天产业基金成立,上海政府表示,上海拟设立50亿元的航运产业基金。另据资料显示,国内第一只矿产勘查风险投资基金即将破冰成立。但作为国内第一只矿产勘查基金,基金主要投向已有初步勘查成果的项目,投资对象是矿种品位均基本查明、主要目的是勘查增储,甚至意向性卖家基本上有较明确的方向,目前募集总额已经接近3亿元。
专家剖析基金现状
面对产业基金的大规模的设立,平安银行的王燕辉表示,中信基金募资成功说明市场上并不缺钱,2009年信贷超常增长,市场流动性充裕。其次,说明管理公司股东背景和团队历史业绩(在国内,主要是管理公司股东背景)是决定基金募集难易程度的主要因素。另外,加上中国经济的复苏企稳给市场带来了信心,以及去年创业板的开闸与第四季度IPO加速后PE投资的财富效应,至使国内产业基金大规模的兴起。
但是,王燕辉也表示出对产业基金一直心存疑虑,主要担心产业基金无法适应私人股权基金市场化的内在要求。关于中信基金能够募资成功,是因为它的市场化程度可能比渤海产业基金要高,但仍存若干需要研究的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栾华表示,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是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无论从筹资、投资、监管的角度考量,产业投资基金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在资本市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继绵阳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之后,还将会有更多本土产业基金企业逐渐成长起来,并且最终成为重要力量,本土基金的成长,既要依靠中国的企业、市场环境,同时要有效借鉴国际PE市场的先进经验。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运作的首只产业投资基金——绵阳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募资成功,说明两点:一是具有良好的股东背景和专业化团队,二是创新型管理体制和便捷的投资退出机制。
中国产业基金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产业投资基金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和IPO的重要融资手段。栾华表示,具有良好的股东背景和专业化团队,拥有先进的投资理念和投资业绩的私募股权基金机构将赢得更多投资者信任。
资金来源趋向多元
关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将联合地方政府资金,参股设立发行20只总规模为92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栾华表示,地方产业投资基金不仅实现了资金来源多元化,而且将进行完全的市场化运作。地方产业投资基金正式为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应运而生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但是对监管部门来说,难度可能加大了。
在目前情况下,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如火如荼,其影响虽然深远。除了国务院分三批共批准了10家产业基金试点,还有地方的投资基金,但仍不足以覆盖全部直接投资领域,尤其是对资金需求规模较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大中型企业的重组并购融资,以及国家进行特定行业领域投资等资金需求。因此,这些任务将由产业投资基金部分承担。一个规范、成熟的治理结构是长期以来各国产业投资基金市场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在我国,这一问题更为突出。因为产业投资基金集资产管理方式、金融产品和投融资工具职能于一身,同时在我国,它还是一个金融创新品种。因此,在整个产业投资基金体系中,产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筹资方来看,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最大优势在于满足科技创新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有利于科技创新企业走出死亡陷阱。高科技创业企业是一种高风险企业,单纯依靠银行贷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创业早期的创新型企业,想要得商业银行的贷款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产业投资基金正好具有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优势,能够较好地满足创业企业在资本支持和经营管理服务上的双重需求,是支持我国科技创新和创新成果产业化、提高我国产业领域的科技含量、培育创新企业的一个好办法”。栾华对记者表示。
“对于已有产业的发展而言,发展产业投资基金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由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不完善,企业融资方式单一,企业上市难,而另一方面是民间资金缺乏合理的投资渠道。产业投资基金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并且从行业的情况来看,产业投资基金并不排斥传统产业。”栾华最后说。